欢迎访问:中共黄冈市委党校官方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要闻 > 正文

中共黄冈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29日 浏览: 字体:

(2018年5月22日中共黄冈市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湖北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对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赋予历史使命、指明前进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湖北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小水泥、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或淘汰类产能关停退出,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确保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左右。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坚持市场决定、政府推动、依法依规、因企施策,采取兼并重组一批、改造转型一批、破产清算一批等处置方式,力争2—3年时间,全市“僵尸企业”基本出清,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效资产得到合理处置。深入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闲置土地逐一清查建档,采取征收土地闲置费、协商或依法收回、实施土地置换等措施限期处置。探索“标准地”制度,执行差别化供地政策,优先保障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设用地,严禁向落后过剩产能项目供地。严格项目准入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和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新建或扩产项目,一律停止核准和备案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标准、环保要求的违规在建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依法分类妥善处置。

2.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产业、骨干企业、骨干项目,推进设备更新、产品升级和节能减排改造。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做大做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形成1—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企业。对接全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积极争取技改资金支持,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改转型。建立市、县两级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库和路线图,每年实施技改工业企业不少于300家,完成技改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加大骨干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运行中的融资难、用工难、成本高等具体困难,支持骨干企业稳产增产扩产、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小进限”,力争到2022年全市规上企业突破2000家、限上企业新增400家。

3.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瞄准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及其高端细分领域,谋划布局和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节能环保及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到2022年,规上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领域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量。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善产业链招商推进机制,以壮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瞄准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上市公司,制定重点产业链招商路线图,每年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不少于100个。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一批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加强与军工央企和知名民企战略合作,着力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4.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脱贫攻坚、能人回乡创业等重点工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突出农产品质量、品牌引领、产能提高、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农村新业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落实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5.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推进农业产品绿色化标准化、工业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产品个性化精细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质量竞争力较强的专、精、特、尖型中小型企业,着力打造50—100个省级“隐形冠军”。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标准、参与标准制订,加强信用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22年,全市重点产品质量省级以上抽查合格率位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率达到90%以上。

6.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开展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优特色产品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完善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品牌培育、扶持机制,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高质量标杆企业和品牌产品,推进食品、纺织、家居等行业创建自主品牌,重点打造100个省内、国内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品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黄冈工匠”培育行动,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三、强化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

7.更大力度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科研攻关,到2022年全市半数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家。

8.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黄冈高新区示范引领,推进“一区多园”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到2022年,黄冈高新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百强行列。发挥市校合作优势,深入实施大别山金融工程、“千企联百校”成果转化升级工程,以主导产业及其共性技术开发、科技成果孵化为重点,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创新联盟(或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新型产业研究院,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融合平台。到2022年,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8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00个。

9.更大力度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开展大学生实训就业选黄冈、人才资智回归助黄冈、大学生扎根乡村建黄冈活动,激励推动能人回乡创业。支持黄冈师范学院加快创新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注重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着力打破人才引进中的学历、身份、编制等方面瓶颈制约,切实解决“人难进”的问题。认真落实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绿色通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人才新政22条等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真正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上来。

10.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合作。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对接国家和省级规划纲要和战略专项,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对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区,加快口岸“大通关”体系和一类水运口岸建设。深化与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加快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深化环大别山市际合作。加强跨江跨省开放合作和区域协作,加快市区一体开发和黄团浠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点。积极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高标准建设黄冈临空经济区,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新高地。

11.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决实现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系统实施有针对性标准化的改革措施,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落地一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

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2.着力优化绿色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建设黄冈长江绿色发展经济带。认真落实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推进产业护江和绿色引擎工程,实施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循环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推进黄黄高铁、合安九高铁、G347沿江一级公路建设,谋划推进沿江高铁、黄冈港建设,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推进水、路、港、岸、产、城协同发展,打造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加快建设黄冈大别山生态旅游经济带。充分发挥大别山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等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大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13.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深入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水土流失治理、黄砂开采综合整治、河湖水系连通、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厚植黄冈生态文明建设新优势。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持续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雷霆行动”,扎实推进长江岸线、港口码头和化工污染整治,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采取“一表一图”“一源一策”工程措施,大力推进黄冈长江干支流水质断面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中游地区和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14.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建立完善多元环保投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环保督察、绿色发展考核评价等机制。深入实施河湖库长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立法,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全社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强化督查执法,大幅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坚决落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严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行为。

五、加强党的领导和作风建设

15.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对本地本部门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确保黄冈高质量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大力选拔“四个意识”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干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加强学习和实践,切实提高“八种本领”,更好地引领和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

16.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切实解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调查研究搞形式、走过场,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创造实绩。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17.激励干部担当尽责。落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推动不力、工作滞后的,坚决严肃问责。制定实施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具体措施,探索建立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办法,开展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检查,形成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营造激励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