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黄冈市委党校官方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要闻 > 正文

市委党校研学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综述

发布日期: 2016年08月05日 浏览: 字体:

励志全党的政治宣言

——市委党校研学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市委党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校党员认真学习研究讲话精神,并于7月15日进行了集中研讨交流。大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交流了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

重要时候的重要讲话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研讨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以及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是一篇重要时候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我们党95岁再出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两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的号角,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指引中国共产党更好担负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和国际意义。

——气势恢宏、体大思精。王炼指出,“七一”重要讲话视野广大,把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与5000多年中华民族历史、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170多年中国近代历史、60多年新中国建设历史、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联系起来思考,站位高、看得远、想得深,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讲话气势宏大,诸如“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之类充满自信、充满豪气的论述,全文多处可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气魄、大作为、大担当;讲话内容博大,既深刻总结了我们党95年光辉历程、历史贡献和宝贵经验,又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对全党提出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涉及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方向道路、治国治党、内政外交等诸多领域,体大思精,寓意深远。江建华、王正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深刻改变”指明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用“三个伟大飞跃”论述了党的“三个伟大贡献”,用“三个蓬勃生机”概括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总结了党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用“三个永不动摇”阐明了党领导下的“事业、道路、战略”的正确性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决心,用“三个不能忘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坚持的正确历史观。

——特色鲜明、富有创新。王礼金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既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又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既有理论上的创新性、真理性,又有实践上的针对性、指导性,话里话外体现出大逻辑、大背景、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情怀的特点。王炼、王正文等认为,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篇充满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新语言。如:讲话强调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讲话第一次提出“四大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对改革开放作出了新定位;讲话提出了“人民立场”这个重要概念,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等等。

继续“赶考”的行动指南

——始终“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七一”重要讲话的主题,是贯穿讲话的一根红线。王炼指出,八个“不忘初心”是宣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八个“不忘初心”是动员,动员广大党员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奋勇前进;八个“不忘初心”是告诫,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王正文认为,总书记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必然历史逻辑上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不忘初心”是正确认知历史的起点,是坚持方向、保持定力的根据,是继续前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

——增强“文化自信”。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有理由充满自信。王炼指出,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正走向现代化,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意义非凡,这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更是为了激励我们的文化自强。我们要自觉学习好、传承好中华文化,提高中国话语能力和水平。袁海霞认为,讲话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恰逢其时,众望所归。中华文化的自信是所有中华儿女都普遍认同的一种自信。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华文化最有适应力、发展力。全球化给中华文化创造了更多走向世界的机会,这也要求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站稳“人民立场”。 王礼金指出,“七一”讲话反复提到人民、念念不忘人民,强调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博大情怀。坚持“人民立场”,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理念,始终坚持权为民用、位为民正、责为民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依靠”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绩为民创、事为民谋、福为民造。梅思认为,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是尊重人民、相信人民、服务人民的真诚态度,是关心热爱人民、与人民心心相连的真挚感情。历史证明,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牢记“赶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还在“赶考”途中。大家在发言中表示,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牢记“赶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回答好新的“赶考”命题,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陈艳平认为,牢记“赶考使命”,就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张祺说,牢记“赶考使命”,就要时刻铭记入党誓言,永久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严格做到“四个服从”,积极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人民立场。柯芬说,牢记“赶考使命”,就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学以致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王炼指出,党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阵地作用,在学习、研究、宣讲讲话精神上走在前列。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要把讲话提出的八个方面要求作为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到方方面面。王礼金提出,要把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党校科研的主题,紧紧围绕这一主课做好“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设定科研课题,聚集科研力量,组织科研攻关,力争推出更多、更好、更新的研究成果。

——坚定理想信念。程玉文说,学习贯彻“七一”讲话“不忘初心”的要求,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就要大力发扬优良作风,在工作实践中坚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开拓创新,满怀激情抓发展、心无旁骛干实事;就要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履职尽责,努力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像“螺丝钉”一样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提高综合素质。徐橼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时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入党;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要时刻保持知识本领上的恐慌感和理论素养上的危机感,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尽最大努力为党校做好聚财理财工作。

——搞好教书育人。张祺说,作为承担着宣传、研究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决议的重要职责的党校人,应当倍加努力地学习好“七一”讲话精神,更加精准精要地把握好讲话的精神实质,在讲台上宣讲好讲话精神,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落实好党校的主业主课主责贡献自己的力量。梅思说,作为党校教师,应该在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上有更高标准,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执着和坚守,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解惑,做到“吾道一以贯之”。(本文已在《黄冈日报》7月28日理论版发表)